您的位置:综合分类 -> 朗朗书声 本版斑竹: 北流泉 
本版精华:
莫泊桑、雨果
本版新贴:
[转贴]外国文学(十七).
作者:北流泉[发贴:96][网站积分:1743] 发表于:2008-03-09 22:22 [回复]
外国文学(十
                  第一讲  俄罗斯(苏联)文学
                            (二)
               永远闪耀的红星—俄罗斯苏维埃文学
                                 八
   三、从50年代中期到今天 这个时期又可分为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和60年代中期到今天两个阶段。
  在1956年的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借口反对个人崇拜,全盘否定斯大林,使苏联社会生活发生剧烈的动荡,也在文艺界引起激烈的争论和紧张的探索。20大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苏联文艺工作者中间,既有思想活跃的一面,也有思想混乱的一面。有人直接提出了过去在文艺工作中的行政干预过多、对艺术规律重视不够,片面要求作品的思想性、忽视艺术性,喜欢歌功颂德、回避生活中的困难和矛盾;有人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有人对文学的党性和人民性、文学中的正面人物、文学的真实性和描写“阴暗面”等问题提出不同的理解;也有人全部否定斯大林时期苏共对文艺的领导以及30年来文艺方面取得的成就,甚至要求所谓的“创作自由”。争论时起时伏,对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影响。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为过去在肃反扩大化中和历次批判运动中受害的一批文艺界人士恢复了名誉。在“积极干预生活”的口号下,文学中也出现了一批比较真实地反映现实的作品,它们提出了工农业中的种种迫切问题,揭露了社会中各种矛盾和冲突。奥维奇金 (1904~1968) 的农村特写《区里的日常生活》(1952~1956)最早表现出这种倾向,随后出现的这样的小说有特罗耶波利斯基(1905~ )的《农艺师手记》(1953)、田德里亚科夫 (1923~ )的农村小说(1953~1956)、格拉宁(1918~ )的《探索者》(1954)、尼古拉耶娃的《征途中的战斗》(1957)等,其中包括因揭露过多或调子低沉而引起争论或批评的爱伦堡的《解冻》 (1954~1956) 、杜金采夫(1918~ )的《不是单靠面包》(1956)等;这样的剧本有罗佐夫(1913~ )的《祝你成功》(1954)、阿尔布佐夫(1908~ )的《伊尔库茨克的故事》(1959)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反对过去那种粉饰的描写、但又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即充满悲观、怀疑的小说,如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的《日瓦戈医生》(1957,国外出版)。柯切托夫的《叶尔绍夫兄弟》(1958)则是对这股揭露浪潮进行争辩的作品。  从这时开始,抒情的作品增多了。散文有别尔戈利茨(1910~1975)的《白天的星星》(1959)、索洛乌欣(1924~ )的《一滴露珠》(1960)等,诗歌有卢戈夫斯科依(1901~1957)的《世纪的中间》(1958)、普罗科菲耶夫的诗集《请去旅行》(1960)等。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山外青山天外天》(1950~1960)是一部抒情的日记,改写的个别章节带有苏共20大否定斯大林的印记,但全书却多方面地反映了苏联50年代的社会思潮。
  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文学界出现了一批所谓“第四代”作家:诗人有罗日杰斯特文斯基(1932~ )、叶夫图申科(1933~ )、沃兹涅先斯基(1933~ ) 、阿赫马杜林娜(1937~ )等,小说家有卡扎科夫(1927~ )、阿克肖诺夫 (1932~ )等。他们大多反对继承文学传统,主张“大胆革新”。他们的创作宣扬个人主义,表现出“非英雄化”的倾向,反映青年中缺乏信念、精神空虚的迷惘情绪,如阿克肖诺夫的小说《带星星的火车票》(1961),有的明显地接受了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流派的影响,如沃兹涅先斯基的 《三角梨》(1962),引起评论界激烈的争论。
  卫国战争仍是这个阶段的重要题材。肖洛霍夫的影响较大的短篇《人的命运》(一译《一个人的遭遇》,1957)注意到普通人的命运,在战争题材的开拓方面起了不小的作用,它的调子虽然有些低沉,却表现出俄罗斯士兵在经受了难以忍受的折磨之后仍旧保持坚毅不屈的精神。此后有一些小说重视细节真实的描写,在艺术上有一定感染力,但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为了突出“战壕真实”,或渲染战争的残酷,或通过主人公的言论来笼统地谴责战争,或表现主人公的求生本能,或描写无谓的牺牲,如巴克兰诺夫(1923~)的《一寸土》(1959)、邦达列夫(1924~ )的《最后的炮轰》(1959),流露出和平主义的调子。
  这一阶段,要求“信任人”、“尊重人”的呼声增强了,关于艺术的人道主义内容和人性的讨论增多了。这方面出现了一些较有特色的作品,如尼林(1908~ )的小说《冷酷》和《试用期》(均1956),也出现了一些宣扬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人性论的作品。
  


发表回复:
标  题:  

登录名: 密码: 我要注册


分类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