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多红楼,我觉得像看一场电影。却也体味到沧海桑田的感觉。曹公把握人物的能力高超,而且大局观出色。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很多,且不论笔墨渲染的多少,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
阅毕觉得意犹未尽,就转看本书的序,希望提高自己的认识。看完,某些观点却深不以为然。然而想到既然在此书前做序,且又是铅字印刷,一定不会是我等俗人,绝大多数观点也是经得起推敲的。
我在此只提宝钗。序说宝钗“美貌而性格温顺,是封建淑女的典范,同时也是一个失去自我的悲剧人物”。 “熟谙世故,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顺从环境,对上逢迎,对下安抚”。这些词语本身是极出色工整的,也很有气势,却未必有几个人想揽在自己身上。
自我应该是独立的,仿佛一朵花儿,该开就开。无论走过的风或路过的鸟,都影响不到它的一点姿态。可惜因为现实的着色,过于自我在别人眼中就过于另类,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往往坚持这种本色之人,若不是狂妄自大,极有可能是天才。天才很少,张扬的天才更少,仿佛沙中淘出的金子。所以大众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失去自我。
而生活,永远不会黑白分明。绝对的正确或错误很狭窄,剩下的是一条灰色的无边长河,流淌着世故。大部分人都在其中长途跋涉,岸上的多是儿童。世故对于他们就好像天真之于我们,他们还没得到,我们已经失去,但都不拥有。人是社会中的人,离开了社会,也许外表还是人的模样,我们也会用异样的眼光端详,比如狼孩。了解世故,也是在社会中的生存之本。
很多的书籍,都在传授如何避免冲突,适应环境,似乎一直很畅销。被批判的东西居然在被批判的时代仍然大行其道。真不知是现实错了,还是批判错了。我想,冲突避免不了,顺应实际与控制冲动,却应先行。美国的伊战,过程很是痛快,到现在靴子仍然深陷淤泥之中。这一身的不爽快,想来也不是他想得到的。
在中国五千年积累的文化中,孝道占据着重要部分。孝道的坚持,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不能给长辈应有的尊敬,用双腿行走实在是一种浪费。尊敬并不一定代表绝对的顺从,但如果没有什么对错,和长辈冲突实在是没有必要。如果头上还有领导坐镇,自己也会深以为关心下级之事,还是发扬光大才好。有人却谓之“对上逢迎,对下安抚”,做人真难。
至于金钏一事,我想要求她愤然指责,万难办到,这可算是她瑕疵之一。但如果因此就扣上一顶帽子,这是严于律人的最好写照。往往空想之时,总可大义凛然,现实中,想想我们面对这不平之事,压下了多少愤怒,甚或近于麻木。我们的帽子一定会比她的更多。
刁钻的女子,可带来别样的感觉。短时间可觉得新鲜,就象虚竹吃到猪肉一样,觉得味美无比。长相厮守,没有几个人能一直忍受。“美貌而性格温顺”,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这点,想来更不会是毛病了。
|